close

第三章:劍橋與牛津——學術之旅


 

離開繁華的倫敦,踏上了前往英國兩座最負盛名的大學城——劍橋(Cambridge)與牛津(Oxford)的旅程。這兩所大學的競爭關係源遠流長,人們常以「Oxbridge」來並稱,象徵著英國高等教育的最高殿堂。


 

劍橋:康河畔的詩意學府


 

漫步國王學院:歌聲迴盪的百年古蹟


 

抵達劍橋的第一站,我選擇了國王學院(King’s College),這座學院以其壯麗的哥德式教堂和悠久的合唱傳統聞名於世。步入學院大門,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寧靜的草坪,學生們三三兩兩地坐在樹下討論學術,空氣中彷彿瀰漫著智慧的氣息。


 

走進國王學院教堂(King’s College Chapel),高聳的拱頂與華麗的彩繪玻璃令人驚嘆。這裡每年聖誕節都會舉辦世界聞名的「九課頌歌」(Nine Lessons and Carols),其合唱團的天籟之聲享譽全球。我閉上眼睛,想像著悠揚的詩歌在教堂中迴盪,那一刻,時間彷彿靜止了。


 

康河泛舟:徐志摩筆下的詩意


 

來到劍橋,怎能不體驗康河泛舟(Punting on the River Cam)?這條蜿蜒的河流貫穿整座城市,乘坐平底小舟,在船夫的操槳下悠然前行,兩岸綠意盎然,古老的學院建築倒映在水面上,畫面美得宛如一幅水彩畫。


 

坐在船上,我腦海中浮現出徐志摩的名句:「輕輕的我走了,正如我輕輕的來;我輕輕的招手,作別西天的雲彩。」這位民國才子曾在劍橋留學,康橋的美景深深觸動了他的心靈,也讓這座城市帶上了一絲浪漫的詩意。


 

三一學院與牛頓蘋果樹


 

下一站是三一學院(Trinity College),這所學院是劍橋大學中規模最大、影響力最深遠的學院之一。進入學院庭院,我特意尋找了一棵傳說中的「牛頓蘋果樹」,據說就是這棵樹的果實掉落,讓牛頓頓悟萬有引力定律。雖然歷史學者們對此仍有爭議,但這個故事無疑為劍橋增添了幾分科學傳奇色彩。


 

學院內還藏有一座三一學院圖書館(Wren Library),這裡珍藏了大量珍貴古籍,包括牛頓的手稿、莎士比亞的初版劇本等,讓人彷彿走入了一座學術寶庫。


 


 

牛津:知識與歷史交織的古城


 

離開劍橋後,搭乘火車來到了牛津(Oxford),這座擁有近千年歷史的大學城,以其石板街道、壯麗學院與悠久的學術傳統聞名於世。


 

基督教堂學院: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


 

第一站,我造訪了基督教堂學院(Christ Church College),這座學院是牛津最著名的學院之一,不僅誕生過無數政治家與學者,更因為電影《哈利波特》在此取景而聲名大噪。


 

進入學院餐廳時,我彷彿踏入了霍格華茲的大禮堂,長桌上擺滿了燭台與銀製餐具,高大的彩繪玻璃窗映照著古老的橡木家具,令人瞬間沉浸在魔法世界之中。


 


 


 

牛津最著名的學術地標莫過於博德利圖書館(Bodleian Library),這座圖書館自1602年以來便是牛津學術的核心,被譽為「英國的國家圖書館」。圖書館內部禁止攝影,寧靜而神秘,古老的書籍散發著淡淡的紙張與墨水香氣,這裡的每一本書都彷彿藏著歷史的秘密。


 

牛津與劍橋的對比


 

相比之下,劍橋給人的感覺更為詩意與靜謐,康河的流水、學院的庭院,彷彿是一座學術桃花源。而牛津則更具歷史厚重感,石板路上踩滿了哲學家、科學家與詩人的足跡,每一座學院都有自己的傳奇故事。


 

劍橋像是一位浪漫的詩人,而牛津則是一位嚴謹的學者,兩者各具魅力,難分高下。


 


 

在這趟旅程中,深深體會到英國高等學府的獨特氛圍。無論是劍橋的康河泛舟,還是牛津的圖書館靜讀,這兩座城市都讓人流連忘返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吳維明 的頭像
    吳維明

    價值成長投資筆記

    吳維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